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当心,过年抢个假红包!

    信息发布者:惠民打印店
    2018-02-25 18:06:12   转载

    当心,过年抢个假红包!


     

          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撒红包,可谓红红火火,但很多人不知其中隐藏的套路。2月12日,兰州市反电诈中心发布预警,并拆穿骗子的套路,提醒大家捂紧自己的钱袋子,特别要注意这类红包:需要输入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甚至扫码的红包;带链接的红包;陌生人发的红包;点开红包后未跳转红包金额显示页面,而是其他页面。

          小程序红包

          一般我们在群里抢红包抢到的都是几块几毛钱。骗子就利用人的贪欲,通过小程序后台让抢红包的人普遍都能抢到10元以上,再设置50元以上才能提现的条件。这时抢到红包的人以为自己手气旺,为了提现又充进去几十元,等到再提现时小程序显示“后台正在维护中”。更离谱的是这些小程序举报页面也是骗子自己设计,所以一旦你举报也是石沉大海。

          接龙红包

          常见的套路是把你拉进一个陌生群,让你抢到一个最大的红包,然后群内一堆人@你发红包,碍于面子,你会发一个更大的红包,这样几轮下来可能你已经发出了一大堆的红包,等你发现时已被踢出群了。

          接龙红包凭的是手气,通常抢到最少或最多的继续发。类似的玩法还有比红包尾数大小,石头剪刀布和丢骰子等。不法分子通过软件作弊设置抢最大、最小包或尾数修正等,以蒙蔽不知情的群友。

          链接红包

          有些人会收到朋友发的链接红包,等你拆开一般会显示几十元的红包,但需要你绑定银行卡才能提现。这时受大金额诱惑一般人都会输入银行卡号等私密信息,等你输入完成,你卡里的钱也跟着不翼而飞了。

          不法分子将钓鱼链接伪装成红包,诱导抢红包者绑定银行卡,盗取个人信息,从而实施盗刷。

          二维码红包

          一般通过线下活动让你扫码领红包,有些甚至还会现场送你一些小礼品。大部分人贪小便宜会去领,一旦你扫码它会要求你输入一些个人信息,有些甚至将钓鱼链接转成二维码,在你扫码后会不知不觉盗取你的个人信息。建议还是尽量少去扫一些非正规渠道的二维码,避免上当受骗。

          抢红包神器

          为了能实时抢红包,有些人就寻求“抢红包神器”。一旦你在手机上安装这种软件,不仅微信可能会被封号,甚至可能面临个人信息被盗取、银行卡和微信钱包被盗刷的风险。

          这些软件大部分都被植入木马,一旦安装,你的手机就可能变成别人的“肉鸡”,骗子利用此程序给你的微信好友群发信息,更有甚者直接盗取你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等私密信息。首席记者于永昭

          □案例分析

          1.合体“红包”

          微信好友分享一个“微信红包”链接,点开居然是96.68元。点击“领红包”后,弹出一个页面显示需将红包链接分享到两个微信群,红包将自动存入零钱,分享后一分钱没收到。

          分析:微信并没有推出此类需要“转发”才能获得的红包,真红包拆开后资金会自动进入零钱账户。诱导大家分享红包,是为了获取用户个人信息,也是一种营销手段。

          2.付款码截图

          消费者要购买商品,自称当日红包和转账金额已经超额,要求店家将收款码截图发过去,几次操作都不对,最终消费者诱导商家将付款码发了过去,结果商家损失了1500元。

          分析:骗子通常以当日红包上限,索要二维码,并误导受害者将付款码当成收款码。

          3.微信盗号

          微信好友称手机刷机,联系人的号码没了,索要联系方式,没过多久,对方又发来微信称登录微信需要好友验证,对方获知验证码后,盗取了微信并转账了余额。

          分析:微信盗号十分简单,知道账号或手机号,使用验证码即可登录,可以绕过密码。

          4.扫码送礼

          “扫二维码免费送一桶豆油”,不少网友抱着关注后可以取消的心态,对扫码活动来者不拒,结果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号和密码被泄露。

          分析:二维码暗藏木马病毒,光从表面难以辨别其是否隐藏病毒木马。

         5.砍价到0元

          参加“砍价”买包活动,只要朋友帮忙,最低可砍至0元,结果在兑换时却被告知活动已经结束。

          分析:微信“砍价”是商家常用的网络营销手段,或是骗取个人信息与钱财。

         6.微信投票

          孩子妈妈参加“萌宝大赛”,不用缴费直接报名即可。报名后,便四处拉票,并花了几千元找人刷票。

          分析:此活动可能泄露个人信息,投票链接可能隐藏木马病毒。而且网络刷票方与主办方合作,在后台更改数据,花再多钱刷票,也可能被超越。

          7.身份克隆

          公司会计被“董事长”拉进新建的微信工作群,群内人员头像都是公司同事。在外开会的“董事长”与“总经理”在群里热聊后,要求会计将公司85万元转给外地一名客户。转账后,发现董事长并未出差。

          分析:微信非实名制,任何人都可以把昵称改成你的名字,头像改成你的照片冒充你,从账号上无从辨别真伪。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漏洞,设置场景层层铺垫,将受害人诱入圈套中。首席记者于永昭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